ENGLISH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中心的歷史與變遷
組織章程
學術及研究成果
重要學術活動紀錄
合作夥伴
未來計畫
 
 
 
 
陳介玄 教授
電話:04-23590927
傳真:04-23594086
E-mail:chench@thu.edu.tw
學歷
博士:東海大學社會系 1987/09-1991/06
碩士:東海大學社會系 1985/09-1987/06
學士:東海大學社會系 1981/09-1985/06
經歷
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2002/02-
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1991/08-2001/01
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995/08-
東海大學社會系系主任 1998/02-2004/07
榮譽
台中縣921重建基金會董事 1999/10-2002/10
美國華人社會學會董事會台灣代表 2003/1-
專長領域
經濟社會學、產業研究、歷史社會學、社會學理論、金融社會學
博士論文專長領域
經濟社會學、歷史社會學、組織理論、文化社會學
 
重要著作

一、碩博士論文

1991〈台灣中小企業之經濟結構及社會特質-以訪織、製鞋、機械及資訊為探討對象〉, 台中: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

1987〈音樂與法律:韋伯(Max Weber)論西方文明合理化的兩個特殊面向〉, 台中: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

二、研討會論文

陳介玄
2011,〈流動的國界:境外金融興起及其歷史意義 〉,發表於2011年12月6日,發表於「第六屆金融、技術與社會」學術研討會。 台中:東海大學社會學系, 2011年12月6日。
陳介玄
2011,〈企業組織與產業發展〉,發表於2011年1月28日,「傳承與轉型—中華民國發展史論文」研討會,台北:政治大學。
陳介玄
2010,〈從歐洲美元到亞洲人民幣:論境外金融與國際金融之整合〉,發表於2010年12月8-9日中國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,中國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、台灣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聯合舉辦「第五屆,金融、技術與社會」學術研討會,北京:北京大學。
陳介玄
2010,〈家族企業與全球資本市場:從羅斯柴爾德家族談起〉,發表於2010年7月3日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(亞洲研究中心)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「華人家族企業與股票市場公開講座」學術研討會,香港:香港大學。
陳介玄
2010,〈金融史的知識與社會:不透明的文明〉,發表於2010年1月9日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所舉辦之「西方金融家族史研究」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9,〈歷史超越理論:金融與資本主義關係之再思考〉。發表於2009年6月7日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所舉辦之「全球金融風暴下台灣財富管理產業之研究」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8,〈中國人如何富過三代?:一個金融社會學的考察>,發表於2008年6月20日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所舉辦之「第四屆,金融與社會」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7 ,〈從協力網絡到垂直整合:台灣企業全球競爭策略之轉型〉,發表於2007年4月28日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所舉辦之「第十四屆產業管理研討會—中台灣產業創新轉型與組織能力構築」學術研討會。
陳介玄
2006,“Toward World Number One: The formation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Taiwanese firms.”paper presented at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anding with innovation : Taiwanese firm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。台中:東海大學,2006年6月16、17日。
陳介玄
2006年5月13、14日,<金融如何建構社會?:從生活世界到系統世界的轉換>。論文發表於「第三屆金融與社會」學術研討會。中國大陸:北京大學社會學系。
陳介玄
2006.〈金融如何建構社會?:從生活世界到系統世界的轉換〉,發表於2006年11月25、26日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所舉辦之「2006年社會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-走出典範:五十年的台灣社會學」學術研討會。
陳介玄
2006年3月4日,<邁向世界第一:台灣企業製造力垂直整合模式之形成>。論文發表於「台灣產業發展與經營轉型」學術研討會。台中: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。
刁曼蓬、陳介玄
2004年2005年7月2-3日,<誰支配了台灣金融市場?金控發展的社會學分析>。論文發表於;「兩岸三地社會學研討會」。中國大陸:福州大學。
陳介玄
2004 a,〈英國公債與其金融社會之形成:華人資本主義研究之可能借鏡? 〉 發表於2004年6月18日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所舉辦之「1997之後的東亞 : 華人資本主義社會座談會」學術研討會。
陳介玄
2004b,2004年4月,<可移轉性:一個金融社會學的可能研究取向>。論文發表於「金融與社會學術研討會」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4a,2004年7月3-4日〈台灣產業資本形成之國際化:全球化與在地化之制度鑲嵌〉。論文發表於;「兩岸三地社會學研討會」,中國大陸:北京清華大學。
陳介玄
2002c  ,2002,〈大陸私營企業『組織能力』之發展〉發表於2002年12月7 - 8日由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、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、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所合辦之「第一屆華人社會的比較研究」學術研討會。
陳介玄
2002d,2002年12月15日,〈產業再結構與資本全球化:建構型網絡之發展 〉。 發表於「國科會87-89年度社會學門專題補助研究成果發表會」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2b,2002年8月15日,〈台灣的全球分工及產業的再建構。論文發表於「美國華人社會學會研討會」,美國。
陳介玄
2002a,2002,<社會的興起與道德範疇之發展:以台灣之發展為例說明>。論文發表於「兩岸三地華人社會的比較學術研討會」,中國大陸:清華大學。
陳介玄
2001,"Third Market: The Transferability Between Industrial and Financial Sectors in Taiwan", 論文發表於『跨科際國際學術研討會:經濟學與社會學的對話』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0,"Bandi and Laoban: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Taiwan's SMEs",論文發表於『第三屆東亞企業轉型與社會變遷』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2000,Chieh-hsuan Chen,"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Bandi: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", paper presented at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ocio-Economics 12th Annual Meeting on Socio-Economics, England London, July 7~July 10, 2000.
陳介玄
1999,Chieh-hsuan Chen,"Parts-production industry and network industries: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aiwan", paper presented at 11th Annual Meeting on Socio-Economics Madison, Wisconsin USA, July 8-11, 1999.
陳介玄
1999,Chieh-hsuan Chen,"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restructure after 1997 in Taiwan",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sian Countrie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, Hannam University , Taejon South Korea , November 11, 1999.
陳介玄
1999,"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network capability: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formation in Taiwan enterprise",論文發表於『第二屆東亞企業轉型與社會變遷』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1998,〈自發型網絡與建構型網絡:台灣中小企業組織與網絡之轉型〉,論文發表於『東亞企業轉型與社會變遷』國際學術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1998,〈廠商之間的資源可移轉性-中小企業協力網絡之轉型〉。論文發表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舉辦之第三屆『中小企業發展』學術研討會。
陳介玄
1998,〈市場在政治與社會之間的移轉性作用:大陸市場形成的內部性意義〉,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所舉辦之『全球話語台灣社會的挑戰暨當前學術議題討論:國科會專題計畫成果發表會』,台北:中研院。
陳介玄
1998,〈香港在海峽兩岸的歷史定位:一個新文明觀點的詮釋〉,論文發表於1998年「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」,中國大陸:香港。
陳介玄
1997,〈市場廠商及網絡:社會資源的可移轉性〉。論文發表於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舉辦之『東亞經濟組織與網絡變遷』研討會,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1997,〈「身分連帶」與「專業連帶」:香港回歸對大陸市場形成的影響〉。論文發表於香港大學Centre of Asian Studies 舉辦之『Int,1 Conference on Hong Kong and Modern China』研討會,中國大陸:香港。
陳介玄、高承恕
1996 ,〈台灣中小企業協力網絡的分解與重組-以機械業及電子資訊業為探討對象〉,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「東亞經濟管理與彈性生產國際學術」研討會。
高承恕、陳介玄、陳介英
1995,〈台灣中小企業未來之發展與轉型〉,發表於「台灣中小企業的趨勢與轉型」研討會。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1995,〈台灣中小企業轉型之社會基礎〉,中山大學企管系『第四屆產業管理研討會』。高雄:中山大學。
陳介玄
1995,〈圓桌社會學:台灣世俗社會中的小團體結構〉,台灣社會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:國科會專題計劃成果研討會。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、張維安
1994,〈把生活結構放進來:三個台灣企業研究個案的比較分析〉,中研院民族所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瞻」第二次科技研討會「質化研究、次級分析與綜合方法」。
陳介玄
1994,〈派系網絡、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: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〉,發表於「地方社會與地方政治」專題研討會。台中:東海大學。
陳介玄
1993,〈台灣地方金融網絡與地方社會之再建構-台灣地方金融的再團體化與社會之再團體化〉,中研院民族所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十一。台北:南港。
高承恕、陳介玄
1991,〈論台灣中小企業之「彈性化協力企業組合結構」〉,台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行為研究組織小型專題研討會系列之三。

三、專書及專書論文

陳介玄
20011年10月,〈企業組織與產業發展>。頁93-121,收錄於王振寰、章英華編《中華民國發展史-社會發展<上冊>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Chieh-Hsuan Chen
2008,Constructed Network as Social Capital: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'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Organization.” In Contexts of Social Capital. Routledge Publisher.
Chieh-Hsuan Chen
2007,<Bandi and Laoban: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Taiwan'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>。<<Taiwan'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>>。New York :Nova Science Publishers。
陳介玄
2005年12月,《制度變遷與產業發展:從工業到金融體制之轉型》。台中:文笙國際金融出版公司。
陳介玄
2005年 8月,〈縱橫四海的企業家:從協力生產到全球佈局>。頁23-45,收錄於王振寰、章英華編《凝聚台灣生命力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陳介玄
2004,〈企業研究的深度訪談與資料分析〉。《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》,頁 81-100。南華教社所。
陳介玄
2002,〈從工業到金融社會的轉型〉。頁135-164,收錄於《台灣社會》。巨流出版社。
陳介玄
2001,《班底與老板:台灣企業組織能力之發展》。 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2000,〈香港在海峽兩岸的歷史定位-一個新文明觀點的詮釋〉。,頁673-708,收錄於《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。國史館編印。
陳介玄
1999 ,〈台灣企業及社會研究的社會學技藝〉。,頁113-140,收錄於《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》。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/應用社會學系出版。
陳介玄
1999,〈台灣企業及社會研究的社會學技藝〉。《社會科學理論與本土化》,頁113-140。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/應用社會學系出版。
陳介玄
1998,《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:中小企業的轉型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1997,〈香港的法治文明-法律明確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〉。頁265-334,收錄於《香港:文明的延續與斷裂?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1997,〈派系網絡、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: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〉。頁31-68,收錄於《地方社會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張維安、陳介玄
1997,〈把生活結構放進來:三個台灣企業研究個案的比較分析〉。頁159-210,收錄於《地方社會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1995,《貨幣網絡與生活結構:地方金融、中小企業與台灣世俗社會轉化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1994,《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: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Gary G. Hamilton著、張維安、陳介玄、翟本瑞譯
1990,〈中國社會與經濟〉。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。
陳介玄
1990,〈「理念類型」─韋伯與馬克斯的比較分析〉,頁135-158,收錄於翟本瑞、張維安及陳介玄著《社會實體與方法─韋伯社會學方法論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陳介玄
1990,《關係、派系與心態:轉變中的台灣企業與社會》。
陳介玄
1990,〈韋伯「合理性」與「合理化」之一般概念探討〉,見於翟本瑞、張維安及陳介玄著《社會實體與方法─韋伯社會學方法論》,頁105-134。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陳介玄、翟本瑞、張維安
1990,〈社會實體與方法:韋伯社會學方法論〉,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陳介玄、翟本瑞、張維安
1987 ,〈韋伯論:西方社會的合理化〉,台北:巨流圖書公司。

四、期刊論文

陳介玄
2004,〈評林端著《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: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》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,7:212-215。
陳介玄
2001,〈從社會資源移轉的觀點談臺灣農村之發展〉,《農訓雜誌》,18(4):4-11。
陳介玄、張維安
1995,〈評謝國興著《企業發展與臺灣經驗:臺南幫的個案研究》〉,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》,19:126-129。
高承恕、陳介玄
1991,〈臺灣企業運作的社會秩序:人情關係與法律〉,《東海學報》,32(10):219-231。
陳介玄
1991,〈「地理結構」與「社會結構」對臺灣環保問題形成與解決之限制〉,《思與言》,29(2):137-183。
陳介玄
1990,〈關係與法令:臺灣企業運作的一個傳統面向〉,《思與言》,28(4):47-64。
陳介玄
1990,〈從道德看法律與金融:十信案件中的傳統圖像〉,《思與言》,28(3):145-164。
陳介玄
1989,〈合理的勞動組織與近代資本主義精神:對韋伯(Max Weber)新教倫理論題的再思考〉,《中國社會學刊》,13:221-239。
陳介玄
1989,〈經濟在韋伯理論體系中的位置及其意義〉,《思與言》,27(3):1-16。
陳介玄
1987,〈韋伯「合理性」與「合理化」之一般概念探討〉,《思與言》,24(6):13-29。

五、國科會研究計畫

陳介玄

  1. 「全球金融風暴下台灣財富管理產業之研究」,九十八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8年8月1日至100年7月31日。
  2. 「金屬商品貿易網絡之研究:以台灣及中國大陸精煉解銅之交易為研究對象」,九十五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5年8月1日至96年7月31日。
  3. 「大陸銀行產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2/2)」,九十四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4年8月1日至95年7月31日。
  4. 「大陸銀行產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1/2)」,九十三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3年8月1日至94年7月31日。
  5. 「大陸保險產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II)」,九十二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2年8月1日至93年7月31日。
  6. 「大陸保險產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I)」,九十一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1年8月1日至92年7月31日。
  7. 「後進國科技學習、創新與移轉的路徑:以台灣的工具機業、電腦與半導體產業為例-台灣半導體及其相關產業創新與學習之社會基礎」,九十一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1年8月1日至92年7月31日。
  8. 「大陸私營企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II)」,九十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90年8月1日至91年7月31日。
  9. 「大陸私營企業組織能力與制度環境發展之研究(I)」,八十九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9年8月1日至90年7月31日。
  10. 「台灣大型企業與社會發展之研究(II)」,八十八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8年8月1日至89年7月31日。
  11. 「台灣大型企業與社會發展之研究(I)」,八十七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7年8月1日至88年7月31日。
  12. 「台灣工業、商業資本主義網絡及其社會特質之研究」,八十六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6年8月1日至87年7月31日。
  13. 「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結構-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結構:中國大陸市場「市場」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意義(II)」,八十四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4年8月1日至85年7月31日。
  14. 「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結構-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結構:中國大陸市場「市場」形成與發展的社會意義(I)」,八十三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3年8月1日至84年7月31日。
  15. 「台灣企業主之社會生活研究(II)」,八十三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3年8月1日至84年7月31日。
  16. 「台灣企業主之社會生活研究(I)」,八十二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,82年8月1日至83年7月31日。

六、演講

2011(從300年關鍵歷史看財富傳承),台中:東海大學博雅書院,10月5日。
2008(中國人如何富過三代?一個金融社會學的新課題 ),台中:東海大學財務金融系,5月15日。
2006(制度變遷與產業發展:從工業到金融體制之轉型),北京:中央財經   大學社會學系。
2006(制度變遷與產業發展:從工業到金融體制之轉型),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。
2002(台灣產業再結構與資本全球化:一個社會學觀點的考察),北京大學社會學系。

 
 
40704 台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TEL:04-23590927 FAX:04-23590361